未成年网民最新画像出炉!这些孩子遇到的困境你家孩子也可能遇到
2019-04-01 14:23:35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关注河南热线

近日,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联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2018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我国未成年网民的互联网使用特点和网上生活状态。

随着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上网设备快速普及,互联网已经成为当前未成年人重要的学习工具、沟通桥梁和娱乐平台。《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69亿,其中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7%,近九成的未成年网民会使用互联网从事学习相关活动。但同时,网络暴力、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仍然存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需要加强。

专家指出,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在家庭中的迅速普及,传统的亲子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父母应该顺应这种变化,使亲子沟通处在同一频道,别让手机网络使亲子交流“咫尺若天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家庭应成预防网络沉迷的第一道防线。

未成年网民最新画像出炉!

这些孩子遇到的困境你家孩子也可能遇到

数据显示,87.4%的未成年网民会使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其中,会在网上做作业的未成年网民占比最高,达到45.5%;其次为在线答疑(包含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信息),占比为39.8%;通过互联网复习知识和背单词的占比也均超过35%。此外,使用在线教育辅导的未成年网民占比为14.4%。

从上网时长来看,76.4%的未成年人日均上网时间在2小时以内,但同时,日均上网超过3小时的未成年网民占比也达到13.2%。

《报告》还指出,网络暴力、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仍然存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需要加强。15.6%的未成年人表示曾遭遇网络暴力,最常见的是网上讽刺或谩骂、自己或亲友在网上被恶意骚扰、个人信息在网上被公开。30.3%的未成年人曾在上网过程中接触到暴力、赌博、吸毒、色情等违法不良信息。针对上述问题,69.1%的未成年人知晓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举报,其中初中、高中和中职学生的网络权益维护认知率达到80%左右,小学生也达到59%。但是,曾通过网络进行法律咨询或接受法律服务的未成年人比例只有15%,未成年网民利用互联网进行自我保护的应用水平较低。

未成年人网络成瘾,

亲子沟通障碍是重要原因之一

2018年9月9日的《今日说法》节目关注了一起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的案件,在福建泉州的一个小区内,一名14岁少年因沉迷网络,对母亲、继父限制其打游戏产生不满,趴在16楼窗外的空调上长达6小时,这期间他多次做出危险举动并试图自残,最终被消防员救下。少年还多次偷刷家长的银行卡,来供他玩游戏。

《今日说法》视频截图。图片来源:《今日说法》

这属于极端案例,但不容忽视的是,互联网正在改变传统的亲子关系,很多家长在这种变化的过程中,并没有做到及时转变。记者调查发现,这种现象在不少家庭中普遍存在:父母手里捧着手机,嘴上却督促孩子快去做作业,不要玩游戏。

《报告》调查显示,超过九成家长会对未成年网民的上网时长进行限制。未成年网民中经常被家长限制上网时长的比例达到49.1%,有时会被家长限制上网时长的比例也达到41.2%,仅有9.7%的未成年网民的上网时长不会受到限制。

“有些成年人不能客观看待网络,认为孩子上网就是在玩游戏,认为网络只能是个工具,不能成为玩具,因此,看见孩子上网就紧张、生气,这也是易引发亲子矛盾与冲突的重要原因。”孙宏艳在《网络时代呼唤亲密有间的亲子关系》一文中提出,数据显示,有57.5%的中国学生反映上网查资料曾被父母误认为是玩游戏,比其他三国高8至23个百分点。“经常”产生这类误会的比例,中国父母也是最高的(17.5%),比其他三国高5—7个百分点。数据显示,有25.2%的学生近半年因为上网的事情与父母发生过冲突。

单纯限制上网可能激发未成年人和家长之间的矛盾,甚至导致未成年人一些极端行为。一些孩子甚至问家长:断了网、没了手机,不玩游戏能干啥?可见,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同时为未成年人提供更有利于沟通倾诉的家庭环境和更多的文化娱乐选择,让他们“不玩游戏也有事做”,才是更利于长远的办法。

“网络的发展能促进亲子沟通,也会给亲子关系带来伤害,关键要看父母与子女双方在互联网时代的表现。如果父母能用开放的心态对待孩子上网,能和孩子一起上网查查资料、玩玩游戏,也是促进亲子互动的好方法。”孙宏艳认为,如果孩子能理智使用网络,养成科学用网的好习惯,也会使父母更安心。所以,互联网时代的代际关系需要亲子双方不断融洽,尤其需要父辈提升教育素养,这样才能与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子女共同成长。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

家庭应成预防网络沉迷的第一道防线

在2019年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全国青联向大会提交了《关于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提案》《关于在网络直播环境中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提案》,旨在为未成年人营造干净明朗的网络环境。这两则提案也引发了网友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广泛关注。

全国青联提出,建议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建议教育部门提高学校网络教育实效,通过家庭教育指导,让家长学会与孩子沟通。对已经沉迷网络游戏的未成年人,进行以心理干预为主的教育矫治,避免简单粗暴的惩罚式矫治。

《报告》也建议,切实加强内容监管和行业管理,推动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进一步明确,所有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都具有媒体属性,是对用户教育引导的内容作品。规范借助大数据的个性化推荐算法,减少对可能影响未成年人价值形成的低俗内容的推荐。加强未成年人健康上网机制建设,包括身份识别技术、防沉迷系统、家长守护工具等,并通过行业协会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

《报告》中提到打造“家长守护工具”,很多互联网企业已经开始尝试研制相关产品。

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董事长兼CEO周鸿祎在360 IoT春季发布会上宣布了360家庭安全大脑即将正式发布的消息。周鸿祎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360研制的新一代千兆路由器改良版,致力于打造家庭防火墙,以期真正把家庭网络安全管起来。“有的家长打开朋友圈,竟然看到自己未成年的女儿的不雅视频。父母不可能天天盯着孩子用电脑在看什么,家庭防火墙能解决这些问题,每天给家长一份报告,告诉家长你的小孩用互联网都做了什么。”未来,周鸿祎介绍,还希望能把这些数据集合起来,发动用户去甄别不良网站,建立知识库,为未成年人构筑更强大的安全网络。

专家指出,在充分了解孩子用网习惯的基础上,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商议双方都能接受的上网协议,如果能由孩子为主来提出协议内容更好。这也是培育孩子毅力、自制力、好习惯的方法,父母可通过与孩子的讨论增加亲子沟通机会,使两代人在相互理解中共同成长。

此外,还有一些企业设计反沉迷系统“时间锁”软件。如苹果手机上线了“屏幕时间”功能,它可通过持续的数字干扰来帮助用户与设备建立更健康的关系。Facebook、Instagram推出防沉迷功能Your Time on Facebook 和 Your Activity,用户可以通过该功能,设置每日使用时间限额。腾讯则在2017年针对“沉迷游戏”推出了“成长守护平台”,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意识,建立更健康的“游戏规则”。

所有的工具,最终还是要在家庭中发挥作用。美国东卡大学教授、美国家庭教育学会主席张桂莉说:“面对互联网给家庭教育和亲子交流带来的全新挑战和机遇,父母需要更新观念,把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丰富与孩子的交流话题,与子女进行平等的交流,从管控角色转变为支持引导角色,从决定主导角色转变为协商者角色,从教育者角色转变为共同学习者角色,从而提高孩子对社会环境的积极适应力和自我强化的成长力。”

孙宏艳则给出了更具体的建议:“每天花点儿时间和孩子聊天,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教孩子和他人交往的技巧,让孩子有3到5个好朋友;和孩子一起做家务,培养几项家人共同参加的运动;把电脑放在客厅或书房,理智地支持孩子上网;尽可能陪孩子一起上网;不要给孩子购买过于高级的手机,手机功能越简单越好;为孩子设定一个具体的目标,把大目标简化成小目标;找出孩子的优点,适时地表扬孩子的进步……”

可喜的是,有了众多力量多管齐下的保护,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回到问题的原点,家庭依然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最重要的阵地,要想把孩子从网络中“拉”出来,需要父母用心去聆听、观察、揣摩和有效沟通。亲子沟通质量越好,孩子网络素养越高。和谐的亲子关系使父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合理使用各类电子产品及上网,这也更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网络素养。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我们还在路上。

责任编辑:hN_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