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教育,春风化雨进校园
2022-04-15 19:56:02 来源: 人民网-教育频道
关注河南热线

今天是第七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自从总体国家安全观走进校园,一颗颗国家安全的种子走进了孩子们的内心,慢慢生根、发芽。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分校(以下简称人大附中分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徐利及学校国家安全课程建设团队的教师们,在工作中真切地感受到了这种变化。

2018年,徐利在一次活动中进一步认识了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当时有两个感受特别强烈:一方面,感受到国家安全教育必须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要从战略全局的角度深刻认识;另一方面,国家安全教育要深入到每个公民的心底,必须从孩子抓起,要走进校园,应该要放在学校教育中首要的、引领性的位置上。”

图为人大附中分校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学校供图

在这之后,徐利开始从课程层面深入思考,“维护国家安全,没有旁观者,没有局外人。国家安全教育归根到底,是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徐利认为,国家安全教育走进校园,不仅是时代和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学校要从立德树人的职责出发,深入研究并积极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并积极进行探索和实践。

目前,学校已经在尝试用专业课程的思维作为牵引,结合本校特点,建构体系化的国家安全教育课程,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全方面、全方位、横纵结合式的铺展。

“基于素养,化于行动。”谈到学校目前整体的实践探索,徐利这样说。

这是一个从内化于心、到显于修养、直至外化于行的过程,是一个自然的、流畅的、贯通的过程。具体来说,学校从“精度”“深度”“温度”三个层面贯穿了教育、教学理念。

强调“精度”,是因为要达到国家安全教育的无限与学校课程的有限相结合的效果。

实现这一目的,需要“精取精构”,即精选主题、精取素材、精构课程、精准落地,这些都需要通过教师的“教”来形成。如何将国家安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是一个值得教师思考和探索的命题。

学校充分利用现有学科素材,注重挖掘学科知识和国家安全教育的结合点。初中政治教研组教师们通过梳理《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在教材原有的知识点中,挖掘提炼出14项涉及国家安全的内容,以开展专题式教学等形式将其落实到课堂中,在现有学科的学习中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充分发挥了思政课的主阵地作用。

不仅如此,学校还将这一课程理念延伸到各个学科。在不同学科的教学环节中强调、渗透总体国家安全观,从单一学科到学科交叉,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形成学校课堂教学的网状结构。此外,还开设了其他形式的课堂。如同时面向学生及教师的国家安全选修课、家长讲堂、国家安全系列讲座等,通过联合家长力量、外请专家学者等方式让国家安全教育的课堂形式丰富起来。

对于学生来讲,要在活动的“深度”上体现形式多样的教育结果。

学校从课程建设的构架上,要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融进校园生活,这需要将课堂教学、专题教育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出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每周一的国旗下展示环节,国家安全教育是重头戏。就在近期开展的升旗仪式上,初一年级班主任张锦丽老师带领本班同学精心筹备,通过改编歌曲、情景剧、诗朗诵等形式将国家安全主题展示出来,并且形成了校园新闻稿。初中的食育特色课程中姚翔翔老师带领学生围绕国家粮食安全问题进行思考,通过项目小组形成“提案”,召开年级“提案”会。高中的德育辩论特色课程,王霞光、袁敏佳老师经常组织学生围绕国家安全的相关话题进行精彩激烈的辩论。此外,爱国主义电影、主题展览、演讲比赛、社团活动等形式层出不穷,国家安全教育融入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国家安全。

学校国家安全教育还要有“温度”。

教育目标的实现,最终要看是否触及了学生的情感,只有触及了情感才能触及价值观。徐利说,风不可见、气不可见,但是风气处处可见。要让学生从细节中培养文明素养,从爱学校、爱家庭开始,一点一滴地让他们共情。疫情居家期间,学校曾设置虚拟情景,让学生模拟体验西方国家抗疫的模式,最终学生能够强烈感受到祖国“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理念与西方理念的本质不同,这触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内心。“好的教育不是说教,而是让他们自己体验和感悟,潜移默化地树立他们的价值观。”徐利说。

徐利和老师们相信,国家安全教育是事关所有中国人的大事,如果家庭、学校、社会能够实现联动,在社会层面搭建优质平台,出现更多有宣传教育作用的文化产品,就能给学生提供沉浸式的教育体验空间,而随着全方位融合、多学科渗透、全社会支持的国家安全教育持续推进,祖国的下一代必将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正毅)

责任编辑:hN_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