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教育文化 > 教育资讯 > 正文
世界视点!他是先进教育理念的“播火者”
2022-07-19 10:02:18 来源: 光明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杨福家 资料图片

【追思】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毫无迟疑的信念和绝无虚妄的豪情”,一个卓越的科学家结束了他对微观世界的探索。

著名核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福家,因病于7月1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86岁。

全世界对他的怀念络绎不绝。

“追求卓越”是他一生的信念。他站在物理学前沿,在原子核能谱学、核衰变分析、离子束研究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他开创了国内离子束分析研究领域,为我国应用物理研究作出杰出贡献。

他是先进教育理念的“播火者”,任国内外知名大学校长多年,为我国高等教育和教育国际交流作出突出贡献。担任复旦大学校长期间,他启动“名教授上基础课”的计划,提出“为年轻人创造更多的机会”;他推动创办我国首个中外合作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并担任该校首任校长至今。他把每个学生都看作“待点燃的火种”,他积极倡导多元评价体系,鼓励研究型大学、一般性大学、职业高校等各类高等院校协同发展,推动中外教育国际交流。

“学习问问题,而不是学习答问题”

杨福家,祖籍浙江宁波镇海,1936年出生于上海。1954年,他从上海市格致中学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复旦大学物理系,从此与复旦大学、物理学科结下不解之缘。

初入校门,从老复旦“名师上基础课”的传统中杨福家终身受益。大四那年,在一级教授卢鹤绂开设的原子核理论课上,他领悟到了“物理之美”,从此钟情于原子核物理学领域。

1963年,杨福家被选派到丹麦玻尔研究所做访问学者,他仅用一年时间就作出了重要研究成果,验证了研究所两位诺奖学者对一种核运动状态的预言。在世界一流实验室研学两年,心怀家国的他一心要在自己的国土上建立起具有国际水准的实验室。

1978年,杨福家被任命为复旦大学原子核科学系系主任,在中国建起了第一流的“基于加速器的原子、原子核物理实验室”,同时培养了国内第一批实验核物理博士生。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杨福家最欣赏复旦校训每句话中的第二个字——“学”和“问”。他说过:“学问,是学习问问题,而不是学习答问题。年轻人要进步,必须要提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创造。老师也要鼓励学生提问。”

作为老师,他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要找到自己的火种在哪里,点燃了就腾飞了。”他对学生说,找准优势与特长比片面注重分数更重要,要“认清自己善于做什么、不善于做什么”。

复旦的师生都知道,现代物理研究所一间办公室里,杨福家总是伴着昏暗的灯光伏案工作,不觉年光之流转。从今往后,这一场景只能封存在记忆中。

“为青年人创造更多的机会”

1993年2月,杨福家出任新中国第五任复旦大学校长。难忘自己24岁被任命为原子能系副主任,上任后他的第一个举措就是为青年人创造更多的机会。

很快,复旦涌现出20岁出头的教授、30多岁的二级学院院长和40多岁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当时,复旦大学教师、干部的平均年龄是全国高校最年轻的,校园活力盎然。

在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金晓峰的回忆中,杨福家提出的“给年轻人机会,给复旦人关怀”的理念,给了当时和他一样的年轻教师崭露头角的机会。“当时,复旦为年轻教师的发展晋升开通了专门渠道,同时给予老一代教师关怀保障。”他说。

在工作中,教学、科研、服务并重是杨福家倡导的作风,也是他本人践行的理念。他要求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启动“名教授上基础课”计划,“首先是教学生怎样做人”。杨福家本人的课堂也深受学生欢迎,即使卸任校长,已经60多岁的杨福家仍接受邀请每周开课,为本科生讲授了一个学期的原子物理课程。他编写的《原子物理学》在1985年正式出版,至今已修订5版,仍是国内相关专业教科书几乎唯一的“标配”。

杨福家担任校长期间,复旦大学围绕本科教学做了一番变革,而复旦的本科教研也由此布下了若干“先手棋”。1998年,复旦大学参与了李政道先生设立的“?政学者”计划,开始了本科生的科研学术计划,这是国内第一个在本科生中以“一个导师带一个学生”为模式的科研计划,其目的不是让本科生提前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而是让学生全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如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在那个年代堪称石破天惊。”复旦大学副校长徐雷说。

在“?政学者”计划的基础上,复旦大学又发展出“望道”“曦源”等项目供本科生参与,进而完善为“复旦大学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体系,立足于科研,且兼顾应用。2007年,我国设立了面向所有大学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而复旦的这一步,早走了近十年。

“学生的头脑不是盛放知识的容器,而是待点燃的火种”

2001年,杨福家担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成为第一位出任英国著名高校校长的中国人。

2004年,宁波诺丁汉大学成立,年近七旬的杨福家成为首任校长。

历任国内国外知名大学校长多年,杨福家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有深刻见解。他倡导博雅教育理念,曾在多种场合积极建言、著文,以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

宁波诺丁汉大学得以“出生”,离不开中国改革开放和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也与杨福家的策划、推动分不开。“我是上海宁波人,和宁波有一定的感情,推动创办宁波诺丁汉大学也是为了回报自己的家乡!”杨福家说。

宁波诺丁汉大学理事长徐亚芬回忆,学校创立前,中国刚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急需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而中外合作办学尚处在一片空白之中,宁波想做这第一个“吃螃蟹”的。为了将“原汁原味”的英国教育理念引进中国,杨福家起到了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在行政部门、投资方和外方之间积极沟通协调。

“学生的头脑不是盛放知识的容器,而是待点燃的火种。”杨福家生前多次分享他的教育理念。徐亚芬介绍,学校接待厅上曾有一句标语“一流的学术造就一流的人才”,经杨福家的建议改成了“一流的学术成就一流的人才”。从“造就”到“成就”,正是从批量生产毕业生的模式转向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成长舞台,这与“点燃火种”的理念一脉贯通。

而在宁波诺丁汉大学副校长沈伟其眼中,杨福家是一位精力旺盛、平易近人的学者。他回忆,事务繁忙的杨福家常在世界各地开展工作,往往一下飞机就能召开一场新的会议,条理清晰地开展下一步工作。不管是面对管理人员、教师、校工还是学生,杨福家总是十分亲切。杨福家还捐出个人积蓄成立了“梦想奖学金”,激励在第二课堂等方面表现出优秀潜质的学生。

就在一周前,宁波诺丁汉大学2022届学生迎来了毕业典礼。打开典礼手册,学生们看到了杨福家的嘱托:“同学们,如今我们所处的世界还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我希望你们未来无论去往何方、从事什么行业,都能用自己的火种为这个世界发光发热。我衷心希望每一位宁波诺丁汉学子都能点燃火种、实现梦想,我们一起共同构筑中华民族的‘中国梦’。”

(本报记者 颜维琦 曾毅 本报通讯员 胡慧中)

责任编辑:hN_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