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百年前,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发出一句感慨:中国历史作家层出不穷、历史著作连续不断,这实在是任何其他民族都比不上的。
(资料图)
这话没毛病。中国有深厚的写史传统,古代史籍浩如烟海。光看分类,就让人惊叹。《四库全书总目》分史书为15类,即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
排位第一的正史是中国历史著作的主心骨。
每当王朝更替,新朝建立,都要组织人力编写前朝史,是为正史。这一叫法见于《隋书·经籍志》,到清代备齐了二十四史,从《史记》《汉书》直至《元史》《明史》,历时1800多年,共3200多卷,4700万字。
二十四史开始几部不是国家行为,都是个人写作,后来得到国家承认,才立为正史。到唐朝开始把正史列入官修,国家出面,征集史料,选调学者,设置总裁、编纂官、监理、提调、缮写、校对等一系列职位,成了国家级的文化工程,参与其中者,多为一时俊杰。
比如北宋的宋祁,写过“红杏枝头春意闹”这样的名句,被誉为“红杏尚书”。宋仁宗时,他和欧阳修一起撰写《唐书》,历时17年修完。为区别五代时期修的《旧唐书》,就称为《新唐书》。修史的时候,宋祁工作发生调动,他就带着书稿去了成都。每晚吃完饭,他就拉下帘子,点上蜡烛开始写。“远近观者,皆知尚书修《唐书》”,成为一时佳话。
正史的编纂体例都是纪传体,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此外,还有《左传》《资治通鉴》为代表的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编排史实。
编年体最早起源于中国,是周代史官创造出来的。《左传》完善其体例,东汉荀悦《汉纪》创断代编年体,北宋司马光则成通史编年体。其他编年体史书,还有起居注、日历、实录等。
像《资治通鉴》这样一部时间跨度长达1362年的编年史,因它只是逐年记述,好像账簿一样。一件事情如果连续发生好多年,想了解某事全貌,便要翻阅好多卷,挑着拣着找,很不方便。
为解决这个困难,南宋的袁枢就把分散在《资治通鉴》不同年份的同一件事的材料集中起来,编写出《通鉴纪事本末》。纪事本末这种体裁就此诞生——以说清具体事件为主,不以年代、人物为主。
回过头再说二十四史,其内容丰富,是万象兼备的百科全书,最有价值之处莫过于原创性——因其据以编写的原始材料,包括档案、实录、家传、碑志、行状等,多是反映某一朝代史实的最早记载。后来原始材料多不存世,得亏正史得以流传后世。
正因为保存史料多,二十四史卷帙浩繁,所谓“一篇读罢头飞雪”。前人想表达“情况复杂,头绪繁多,不知怎么做起”的意思,往往就引用清代作家李宝嘉的话:“尝苦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处说起。”
对此,南宋学者朱熹有自己的观点。
有学生问他读史之法时,朱熹说:“《资治通鉴》难看,不如看《史记》《汉书》。这两本书里记载的事情多有贯穿,同一件事散见在本纪、列传、表、志之中。《资治通鉴》是逐年记事,一年一年看过去,很多事情交织在一起,不容易找到某一件事的头绪。”
学生请他具体谈谈“正史是怎么一件事多处说的”。朱熹说:“拿刘邦赴鸿门宴这件事来说吧,《高祖本纪》和张良、灌婴等人的传从不同角度叙述,意思详尽,读起来让人心情欢洽,容易记住。《资治通鉴》是在一年的某一处说到这事,没说完就去说别的了,预知后事如何,得去下一年找,记性好的人才能看得下去。”
朱熹的见解有道理。读史,先读正史,收获会更显著一些,这是正史的特点决定的。他还有一个读史总纲:“先读《史记》,再读《左传》,再读《资治通鉴》,有余力就读全史。”有余力的人当是不多,但这种“先重点后一般”的读法是适合大多数人的。

-
郑州市召开“郑州爱眼联盟”筹备会为预防和减少可避免性视力障碍发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实际行动落实习总书记关于青少年视力健康的重要指示精神,携手爱心...
-
河南飞播造林,助力筑建绿色生态屏障图片来自河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官网飞播造林,助力筑建绿色生态屏障。2019年是河南省飞播造林40周年。记者从河南省林业部门获...
-
老师发朋友圈自省拖堂问题张晟远同学所写的作文。优美的下课铃声响了,我像灌了一大桶咖啡一样,全身的每个细胞都活跃起来了。可是老师的耳朵像塞上了...
-
印尼锡纳朋火山沉寂400年喷发6月9日,在印度尼西亚北苏门答腊省卡罗县,锡纳朋火山喷出大量火山灰。锡纳朋火山位于印尼北苏门答腊省的卡罗县,在沉寂近400...
-
巨型“抹香鲸”亮相江苏南通倡海洋环保这是由海洋垃圾拼制成的巨型抹香鲸图案(6月10日无人机拍摄)。 6月10日,一幅由海洋垃圾拼制成的巨型抹香鲸图案亮相江苏省南...
-
郑州市召开“郑州爱眼联盟”筹备会
2021-05-12 13:38:12
-
河南飞播造林,助力筑建绿色生态屏障
2019-07-04 09:02:36
-
老师发朋友圈自省拖堂问题
2019-06-13 08:54:29
-
印尼锡纳朋火山沉寂400年喷发
2019-06-11 10:23:36
-
巨型“抹香鲸”亮相江苏南通倡海洋环保
2019-06-11 10:23:34
-
每日播报!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子曰诗云)
2022-07-22 08:52:25
-
环球微速讯:“汉语桥”世界小学生中文秀全英大区赛举行
2022-07-22 08:41:51
-
环球头条:中国科大科研团队最新发现:量子密钥分发网络可实现高安全性
2022-07-22 09:04:45
-
当前关注:新量子计算机解锁更多计算能力
2022-07-22 08:55:12
-
环球今亮点!博物馆里乐享暑假
2022-07-22 08:51:15
-
全球新资讯:上半年银行业保险业总体运行稳健
2022-07-22 08:51:19
-
焦点资讯:近400个项目角逐福建省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2022-07-22 08:42:58
-
焦点热文:遇到城市内涝该如何逃生
2022-07-22 08:40:15
-
当前时讯:完善专班架构细化职责目标 打造链条完备的航空装备产业集群
2022-07-22 08:55:07
-
齐齐哈尔现代产业体系激发澎湃动力 建“链”成“群”构建新格局
2022-07-22 09:08:54
-
当前热议!洛阳市各级工会开设暑期爱心托管班超百家
2022-07-22 08:55:30
-
最新消息:洛阳市广电数字产业园揭牌
2022-07-22 08:41:46
-
天天热推荐:历时228天,龙门石窟奉先寺经历了什么?
2022-07-22 08:53:54
-
全球新消息丨省科技创新委员会召开第六次会议 楼阳生主持
2022-07-22 09:02:22
-
环球即时看!“省考”分数线公布!2022河南公务员考试笔试成绩出炉
2022-07-22 08:45:20
-
天天微速讯:河南省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强对流蓝色双预警
2022-07-22 08:57:18
-
热推荐:郑州市长检查防汛工作:做到责任明确到人头、延伸到最基层
2022-07-22 08:48:50
-
【热闻】河南36岁女子当奶奶,网友在争议什么?
2022-07-22 09:01:57
-
每日讯息!本地国资终成建业二股东,不过还有点事情“正在磋商中”
2022-07-22 09:00:52
-
丹灶开展停车资源普查 缓解停车难问题并优化停车环境
2022-07-22 09:06:38
-
全球实时:洛阳:完善多元预防化解矛盾纠纷体系 全面彰显社会公平正义
2022-07-22 08:50:35
-
全球微头条丨历经9次法考终逆袭!洛阳56岁工人张天鸿事迹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2022-07-22 08:43:02
-
即时焦点:民警追逐千米 成功拿下窃贼
2022-07-22 08:40:23
-
【全球新要闻】“云上洛阳 数创瀍河”元宇宙与数字文旅研讨会举行
2022-07-22 08:58:53
-
环球观察:平顶山市副市长许红兵到示范区调研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2022-07-22 08:46:07
-
全球热议:完善专班架构细化职责目标 打造链条完备的航空装备产业集群
2022-07-22 08:38:23
-
当前最新:许红兵到湛河区调研通信线缆及供电线路专项整治工作
2022-07-22 08:37:18
-
世界即时看!张荣海在卫东区调研创文工作时指出 压实责任查漏补缺 对照问题高标整治
2022-07-22 08:53:38
-
视焦点讯!0到3岁都能管,社区托育是啥样
2022-07-22 08:47:45
-
环球快资讯丨平顶山市成品油流通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2022-07-22 08:5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