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教育文化 > 教育资讯 > 正文
全球观热点:我在比利时学建筑(留学记)
2022-11-03 08:49:38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关注河南热线


(相关资料图)

我所在的比利时鲁汶大学有近600年的科研传统,一些研究领域在欧洲乃至世界都处于领先地位。

到比利时学习,也是因缘际会。我在国内读本科时学的是土木工程,在硕士阶段研究建筑技术。3年前,我有幸在中欧建筑物理大会上演讲,结识了比利时鲁汶大学的博士生导师。演讲结束后,我们通过邮件,共同拟定了建筑遗产保护的跨学科研究计划。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计划搁置1年,不过我和导师仍然保持联系,直到去年9月,我终于踏上了前往鲁汶大学的读博之旅。

攻读博士既要上课修学分,也要做研究。鲁汶大学的授课注重实用,往往是多专业知识的复合教学,我选修了结构修复、建筑物理和建筑模拟3门课程。

我所修的结构修复课考查形式是口试,在获取题目后,考生有半小时准备时间,之后对3道涉及建筑结构劣化成因和修复技术的题目进行15分钟的深入解答,并接受考官细节发问。学生不仅需要全面理解课堂知识,还需自学相关论文和报告。

另一门课——建筑物理课也是如此,虽然考前会给出所用公式,但老师强调“不考察记忆能力,而看重是否明白公式背后的关系和意义”。建筑模拟课则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还有不少小组作业,让大家通过发现问题并逐一解决,提升综合能力。

从这些课程中,我学到的是一种问题导向意识,即首先明确研究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搜索相关知识,不断延伸,通过逻辑思辨一步步推演。这种学习方法,比起单纯背下知识来应对考试更高效也更有价值。

在科研方面,我的课题是针对建筑构件热湿环境响应量化预测模型的信度分析,重点关注历史建筑材料的性能评估。简而言之,给定材料属性和气象条件,根据传湿传热规律,计算建筑体各处的温湿度情况。而温湿度与历史建筑的老化程度息息相关。如果可以预测这些环境风险,就可以提前采取保护和修复措施。然而,计算模型存在诸多简化,材料测试往往存在误差,这些因素对于预测结果影响有多大?如何优化计算?这些就是我研究的内容——从物理现象、数学公式、实验监测、编程仿真等多专业视角去审视,用跨学科工具去探究。

在这一年的研究中,我深切感受到探索原始信息和数据的重要性,绝不能盲从轻信。这是因为被二次加工的信息和数据,很有可能引起误差甚至错误。所以需要研究者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鲁汶市乃至整个比利时,也是建筑遗产保护理论和技术最先进的地区之一,这里有众多古迹文物值得我认真研学。自然美景、现代生活与历史建筑有机融合,这让我的读博之旅充实而惬意。

记得一个周末,我到鲁汶市中心闲逛,看到精美的建筑不禁心生感叹。圣彼得教堂既是老市政厅的处所,也是城市中心所在。教堂的肋骨拱高耸庄严,透视门镌刻精妙,时至今日,它依旧被用作重要的宗教与文化场所。在它的正前方是中心广场,背面的街道每到周末都会有市集,售卖果蔬、甜点、古董、唱片、书籍……不远处便是酒吧街,沿街商铺设置露天啤酒卡座。骑行者在石板路上穿行,嗒嗒作响;徒步者悠然而行,来这里淘宝;食客们沐浴在阳光下,用刀叉分割精致小食,气泡在他们的酒杯中翻腾。这幢矗立数百年的哥特教堂,见证了这座小城的变迁。

我珍惜在这里的学习机会,衷心感谢诸位亲友对我一路求学的帮助。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能在建筑物理与可持续性设计领域继续深入探索,向顶尖学者学习建筑遗产保护与建筑性能优化的理论和技术,日后为我国建筑遗产保护领域作一份贡献。

(作者系比利时鲁汶大学建筑物理与可持续性设计专业博士生)

责任编辑:hN_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