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教育文化 > 教育资讯 > 正文
讯息:教学评一致素养才能落地
2022-11-29 08:55:06 来源: 光明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案例】

这是小学的一道考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们经常看到各种微信公众号上,在活动报道之后,会发表一组相关人的“感言”。

近期,学校微信公众号要推出一批思想大家,鲁迅先生是其中之一。内容涉及人物生平、主要事件、主要成就、主要影响等,还将邀请相关人士发表“感言”。如果我们邀请闰土、周晔、臧克家发表感言,他们将发表怎样的感言呢?请你选择其中的两位代拟一下,最后也发表一下你自己的感言。

怎样考“鲁迅”?通常的考题有两种:一种是知识填空;一种是问题,问题也往往是由关于课文理解“标准考点”转化而成。这两种方式,从知识内容上来看,是以考“事实性知识”为主的;从认知水平上看,是以考“记忆”为主的。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与教学改革,要求我们考的是“素养”,是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价值观。学生未来面对复杂情境,仅靠记住事实性知识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上述考题试图体现这样的思想: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当然,记忆事实性知识是基础,但是仅仅记住事实性知识显然是不够的。

学生答卷大体上是好的,说明学生的知识基础是扎实的,更说明学生的知识是处于综合性运用的“周转”之中的。如学生自己的感言:“鲁迅先生是新文化的先锋,反封建的斗士,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心中永不熄灭的灯。”如“臧克家”的感言:“迅哥,慧也。一支笔,一张纸,在斗室,迅不改其志,迅哥慧也!”如“周晔”的感言:“伯父在革命中是个重要的人物,您在这期间不断地碰壁,却又不断地寻找方向;您弃医从文,唤醒了全国的人民,您是我的伯父,更是中国人的榜样。”问题比较大的,最主要的是感言不合身份。虽然学生记忆了很多关于鲁迅的知识,但是这些知识用错了地方。

事后,学生们表示喜欢这样的考法,但是又觉得很有挑战性。教师们则表示,这样的考题会倒逼教学改革沿着素养导向的方向去,如果我们的教学是注重大观念形成、大任务实施、大问题探究的,那么,在这样的考题中,学生会如鱼得水,发挥出更好的创造力。

考题体现的是评价的观念,学生表达的是学习方式转型,教师谈论的是教学的变革,教—学—评一致,素养才能落地。

(作者:张菊荣,系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校长,徐栋,系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副校长)

责任编辑:hN_2911